餐飲品牌,都開始熬時長了!
前不久,#蜜雪冰城改24小時營業(yè)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。據網友分享,杭州、濟南、成都等城市,蜜雪冰城的一些門店標注了“24小時經營”的字樣,部分門店在外賣平臺上的配送時間也變成“0:00-23:59”。
事實上,除了雪王,茶咖賽道頭部品牌諸如茶百道、喜茶、奈雪的茶、星巴克等,都已相繼開出了24小時營業(yè)的門店。新茶飲之外,火鍋、快餐、甜品……越來越多餐飲品牌也開始迷上了全時段經營,或延長營業(yè)時間,或增加產品線以覆蓋更多時段。
蜜雪冰城、巴奴、超意興……越來越多品牌盯上24小時營業(yè)
近期,蜜雪冰城在杭州、濟南、成都等地部分門店進行調整,改成了24小時營業(yè)門店。據九派新聞報道,重慶永川一家蜜雪冰城,從3月3日開始試點24小時營業(yè),該店一工作人員表示,目前晚上外賣訂單會多一些。
蜜雪冰城加盟熱線客服稱,目前只有個別門店24小時營業(yè),需提前申請報備?!?4小時營業(yè)門店標準暫未確定,但像商場店肯定沒有辦法24小時營業(yè)的?!?/span>
△圖片來源:紅餐網攝
除了“雪王”,據紅餐網不完全統(tǒng)計,喜茶、霸王茶姬、古茗、茶百道、滬上阿姨、檸季、茉莉奶白、甜啦啦等品牌這兩年都開始嘗試24小時營業(yè)。
比如有意思報道曾統(tǒng)計,截至2024年底,茶百道在全國有近700家24小時營業(yè)門店。
放大到整個餐飲行業(yè),24小時營業(yè)算不上新鮮事,海底撈早在2012年就開始在部分門店探索24小時經營。
近兩年,越來越多餐飲品牌延長營業(yè)時間:去年7月,巴奴火鍋正式宣布開啟“24小時營業(yè)”模式,在鄭州、武漢等地開出了部分24小時營業(yè)門店;老鄉(xiāng)雞、永和大王、遇見小面、超意興、大斌家串串火鍋等品牌都推出了24小時營業(yè)門店。
24小時營業(yè),本質上通過增加營業(yè)時長,來創(chuàng)造更多的營收。這背后,是餐飲業(yè)已經進入了全時段經營時代。
不過,“全時段經營”并非只有24小時營業(yè),很多餐廳通過增加產品線,從原來專注某個時段轉變?yōu)楦采w一日三餐以及下午茶和夜宵等消費場景。
像南城香通過3元早餐、自選快餐、小火鍋等產品,將門店營業(yè)時長延長至超過16小時,覆蓋早餐、午餐、下午茶、晚餐時段;袁記云餃推出了“餃子與酒”的門店模型,覆蓋下午茶與夜宵場景;滿記甜品相繼推出早鳥場甜品自助、午夜場甜品自助,以吸引午間和夜宵時段的客流。
全時段經營到底該怎么做?
對于餐廳而言,在房租成本固定的情況下,延長經營時間,能有效提升坪效和營業(yè)額。尤其是當前餐飲業(yè)普遍面臨客單價下滑、客流量下降的困境,全時段經營越發(fā)必要。
未來食餐飲戰(zhàn)略咨詢創(chuàng)始人余奕宏分享過一個案例,一家開在四線城市的面館,用“面+小砂鍋或者小火鍋”的產品組合,覆蓋早、中、晚到夜宵的生意,毛利率有45%-50%。這家面館面積只有60平,一碗牛肉湯面賣6.9元,一天可以接待1000多個顧客,日均營收3萬元。
那全時段經營要怎么做?需要注意哪些問題?紅餐網也總結了一些要點,供餐飲老板們參考。
1、設置合理的營業(yè)時間
全時段運營大多涉及營業(yè)時間的調整,餐飲老板需要設置合理的營業(yè)時間。尤其是24小時營業(yè),并非所有門店都適合這種模式,要重點考慮幾個問題。
首先是客流,這跟門店所處的位置息息相關。蜜雪冰城就表示,如果加盟店想全天運營,公司會評估周圍商圈的具體情況,不是所有的門店都適合。
通常來說,適合24小時營業(yè)的門店,一般都位于夜經濟發(fā)達地區(qū),對比來看,南方要優(yōu)于北方,尤其是深圳、成都、廣州、杭州、長沙、重慶等夜生活豐富的城市,24小時營業(yè)門店數更多。
24小時營業(yè)是否有足夠的客流支撐,還與門店所在的商圈類型有關,目前大多門店都選址在大學、交通樞紐、熱門商業(yè)街等,因為這些位置晚上人流也相對高。
畢竟餐廳24小時營業(yè)的目的,是要通過增加時長來提升收入,如果夜間沒有客流,堅持24小時營業(yè),那就是成本。
其次是成本控制,24小時營業(yè),不僅意味著會增加冷暖氣、照明和設備運行折舊等費用,也需要考慮人員支出,無論是現(xiàn)有員工增加工時,還是額外增加人力,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。
金鼎軒總經理李芒就曾表示:“因為24小時運營,廚房設備折損期限比正常的要短,人力成本也比一般的酒樓多30%左右,一般的餐飲承受不了高額的運營成本,他們會慎重開展深夜食堂的經營?!?/span>
也就是說,餐廳要重點評估24小時營業(yè)的客流和收入能否覆蓋成本。如果人力、物力、財力投入過多,產出能力跟不上或客單量上不來,人員精力跟不上,成本和收益是不匹配的。
2、產品線豐富且適配消費時段
24小時營業(yè)的要求相對較高,目前更多餐廳選擇延伸產品線,覆蓋更多的消費時段和場景。
餐飲老板在增加產品的時候,要符合既定時段的消費需求,不能隨意延伸產品線,尤其是盲目增加與門店主要消費場景不匹配的其他品類。
像上海的如意餛飩,最早調整產品結構時,賣“餛飩+涼菜”,同時還做米飯,但是不符合進店顧客的消費需求,賣得并不好。后來它將產品結構改成“餛飩+雞排+檸檬茶”,實現(xiàn)了利潤翻番。
同時,增加產品線,不僅意味著食材種類、供應商、庫存管理難度會上升,也意味著員工操作、廚房設備及動線等都要相應調整。因此,餐飲老板可以多考慮成本相對不高、制作工序簡易、出餐速度快的產品,以高毛利產品為主導,融入不同的產品組合,更易為門店引流積攢人氣、創(chuàng)造可觀利潤。
3、盡可能復用門店的原有優(yōu)勢
不管是延長經營時間、消費時段,還是擴展產品和消費場景擴大,餐飲老板在做全時段經營時都要利用好門店現(xiàn)有的條件和優(yōu)勢。
在這個過程中,餐飲老板需要盡可能提高食材原料、員工、廚房、中央廚房、物流等資源的復用率,復用率越高,成本就越低,這也會為門店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。
比如海底撈、大龍燚、小龍坎等火鍋品牌,推冒菜或者麻辣燙套餐來補充午餐時段的營收。這個過程中,火鍋和麻辣燙使用的鍋底和各種肉類、蔬菜食材都是共用的,無需額外增加過多的采購成本。
對于可能增加人力成本等,餐飲老板還可利用智能化設備等實現(xiàn)降本增效,比如南城香上線了小炒肉等產品的同時,也開始在門店普及炒菜機,還對廚房設備、工廠設備、操作工具進行更新升級。